昨日郑州市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为了把4个不常回去看他们的儿子叫回家,竟演了一出吵架摔东西闹离婚的“苦肉计”。在民警批评教育了老人的儿子后,这家人吃了顿久违的团圆饭。(5月7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)
据报道,父亲老田今年74岁,母亲魏某71岁。老俩口有4个儿子,都已成家立业。最近,儿子们各忙各的,很少回来看老人,这让老人感到非常孤独和伤心。“五一放假,他们竟然一个也没回来!”魏某说,她与老伴伤心之下,才决定演这出吵架摔东西闹离婚的“苦肉计”,无非是想让儿子们感到事情严重赶紧回来看望他们。
最终,老俩口如愿以偿,4个儿子都因为“事情严重”赶了回来。看到儿子们回来,老俩口激动得热泪盈眶。民警批评了老人的4个儿子,4个儿子也都纷纷认错,并张罗着中午吃一顿久违的团圆饭。看到这则新闻报道,笔者内心犹如五味杂陈,很不是滋味。
如今,几代同堂,含饴弄孙,这种其乐融融的传统的大家庭场景,已越来越难见到了,而“空巢”家庭则越来越多。据民政部统计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,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“空巢老人”的大量涌现,目前中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;在城市老年家庭中,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%,并且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可能达到80%以上。
一出“苦肉计”折射“空巢老人”内心的孤独。“出门一把锁,进门一盏灯”,是当前“空巢老人”形象的真实写照。不少老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,现在不愁吃不愁穿,就是缺少有人关心。儿女平时和老人交流少,老人很容易孤寂。这种“感情饥饿”现象在丧偶者中显得更为明显。难怪,此前,曾有老人出钱请儿女回家吃饭,如今又有老人施苦肉计让儿女回家之事发生,真不知这是老人的悲哀,还是做子女的悲哀。怎样才能消除“空巢老人”孤独感,帮助“空巢老人”战胜“感情饥饿”,很是值得做子女的深思。
与“空巢老人”相对的,子女则认为父母只要衣食无忧,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就够了。殊不知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,物质上的温饱和冷暖,远不及家人、亲人的关心,精神上的充实更为重要。老人晚年幸福,不只是吃得好、穿得暖,还期待亲情的慰藉。也就是说,单纯的物质供养,是不足以谓孝的,也不可能使父母安度晚年。可惜很多做儿女的,都遗忘了“空巢老人”的精神世界,使老人在“精神遗弃”中变得抑郁、空虚、寂寞。
“树老怕空心,人老怕冷清。”作为儿女,应该考虑如何排遣父母晚年生活的孤独,也应该努力经常营造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。虽然现在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难处,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,竞争愈来愈激烈,工作、家务、教育孩子等等,都使人忙于应对,身心疲惫。即便如此,也不可成为忘记关爱老人的义务,不可成为忽视老人精神世界的理由。
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。为人儿女者应有“知恩、感恩、报恩”的情感和行动,在尽好经济赡养义务的前提下,更应注重“精神赡养”。特别是身处异地的子女,不妨经常与父母通通电话,用诸如“一句关怀话语、一封平安家书、一个温馨电话”与父母多进行情感交流。
有首歌叫《常回家看看》,一唱就全国流行,因为它代表了伦理的呐喊,道义的心声。它告诉与父母分居的子女:关心父母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尤其关心”空巢”老人,更应引起子女、亲友、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,决不能使这些老人成为被社会遗忘的”角落”。尽量抽空回家看望看望老人吧,给他们更多的精神慰藉,让他们在晚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,健康快乐地生活,安度晚年,幸福地走完人生旅途。母亲节就要到了,这更是子女们表达的契机。
来源:人民网-观点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