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国第16个助残日将临之际,连日来,本报不断接到残疾人读者的来电、来访,希望本报关注残疾人的恋爱和婚姻。因此,笔者近日来连续采访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读者,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。
残疾人婚姻状况不容乐观
与当今青年求偶难相比,残疾人的恋爱、婚姻状况不容乐观。据了解,本市目前约有残疾人40余万人,其中有求偶要求而未果的约有五六万,其人数所占残疾人的比例非常高,难度更较健全人大。
首先,由于残疾人只占本市总人口的约二十五分之一,且散居于各处,又大都行动不便,参与社会交往和活动很少,“自由对象”和经人介绍的概率很低。其次,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所限,工作状况、收入水平、社会地位等较健全人要低,而许多残疾人不满足于“门当户对”,想找一位健全人或在一些方面比自己好些的人为伴侣,而这种要求常常难以满足,故造成求偶更难及成功率更低。
除以上客观上、观念上和心态上的原因外,社会对残疾人恋爱、婚姻也不够重视。本市目前逾千家婚姻介绍所,没有一家是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。有关单位召开的数以千计、林林总总的婚介联谊会,也没有一次是专为残疾人服务的。
残疾人更需配偶扶持呵护
据经常接待残疾人来访的市残联维权部主任王怡介绍,残疾人进入婚姻的适龄、适情后,无论是其本人还是其家人,大都希望尽快找到“另一位”,尽快建立家庭,以便相互扶助,并逐渐脱离家人的呵护,走上自立之路。而且由于他们求偶比健全人更难,故更加剧了他们求偶的迫切。
经常接触和深入残疾人家庭的王怡深有感触地说,她看到许多残疾人在建立家庭后,各方面状况有所改善。一位腿有残疾的男青年,有一手制作工艺品的本领,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,但苦于行动不便,产品销路和市场开发大受影响。去年他与一位来自贫困农村的健全姑娘结为伉俪,夫妻分工合作,夫君专心制作并致力于提高水平,爱妻则专门“跑市场”,收入成倍增长,小日子越过越红火。即便是“残残结合”,由于互相帮衬,家庭各方面状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善。
残疾人之间结合未必都“合拍”
在现实中,存在着相当多同类残疾人结婚的情况,有些也是合理的。比如聋哑人都是借助手语来交流的,共同生活就比较“合拍”。如果其与一位盲人结婚,就很不方便。但有关人士也指出,有些残疾人的结合,就未必是最佳组合,甚至贻害重重。
残疾人相互结合,不仅有习俗和观念上的原因,更重要的是,他们长期生活在同一“圈子里”,自幼多在同类学校学习,后多在同类单位工作,就连偶尔参加些社会活动,也由于其协会和组织都是按类所设,活动多分类进行,还是难以跳出“圈子”。这也是残疾人求偶难的一个方面。
残疾人婚姻需要社会帮助
以往,许多人甚至部分残联组织有一种认识,即帮助残疾人婚姻不如帮助他们的教育、就业、设立无障碍设施、维护必要的权益等那样有所作为,觉得总不能号召健全人献爱心与残疾人结婚吧?总不能在残疾人间搞“拉郎配”吧?有关人士指出,其实,残疾人的婚姻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帮助。首先,大力帮助残疾人提高文化水平和技能,大力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并增加收入,改善其生活状况、提高其社会地位和求偶条件,这是帮助残疾人婚姻的“根本之举”。其次,吁请众人和有关部门关注残疾人的婚姻,热心于当他们的“红娘”。至于专业婚介公司则应充分利用在此方面的优势,开展残疾人婚姻介绍业务。
好在有些部门已开始关注这一“被爱情遗忘的角落”。经本报联系,市残联现已与青年宫商定,将于近期举办本市首次残疾人专场公益性婚介联谊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