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宣传民法典,弘扬新时代法治精神,引领全社会形成知法、懂法、崇法、守法的良好氛围,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今晚报联合主办、共同推出民法典宣传专栏——让民法典深入人心。该专栏以记者小李的视角,邀请本市各法院法官对读者普遍关心的民法典热点问题,以简洁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,向读者传递民法典的知识内涵和立法精神,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、走进群众心里。
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
但当父母走上离婚的道路
孩子的抚养权会成为焦点
夫妻间的子女争夺战经常上演
2021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给出了答案。
第一个阶段是“两周岁以内的子女”,法律规定“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”。那一定是由母亲抚养吗?答案当然是不一定,法律只是规定了一般情况下是由母亲抚养。现实中会存在特殊情况,比如母亲此时患有重疾,生命堪忧没有精力照看子女,或者母亲患有精神疾病,有可能发病时伤害子女等。此时,子女不宜由母亲抚养。
第二个阶段是“已满两周岁、未满八周岁的子女”,法律规定“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”来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,改变了以往可能还会考虑父母双方利益的做法,完全站在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。那如何体现“最有利”这一原则呢?法官裁判时会对父母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,比如是否有稳定的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让子女生活无忧、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、是否有良好的品行、有无可能影响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和言行、是否有家庭暴力倾向、老人帮助照顾未成年子女的参与度等,都是法官衡量的标准。
第三个阶段是“已满八周岁的子女”,法律规定“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”。也就是说,当父母双方争执不下时,要让未成年人自己向法官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,因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离婚产生的影响,已经有了识别、判断和预期能力,可以自己独立做出更愿与谁一起生活的真实意思表示,该意愿将是法官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的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