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年之疼、七年之痒”。然而,在最新统计的“80后”婚姻中,“疼”和“痒”的时间大大提前。
近日,记者从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,2006年至2011年7年间,该市两级法院受理“80后”的离婚案件由247件增长到5053件。
调查发现,在这5053件案件中,从婚龄上看,结婚一年离婚的占12%,结婚3年离婚的占33%,结婚5年离婚的占26%。从离婚原因看,性格不合占38%,出现婚外情占27%,家务低能占22%,家庭经济纠纷占9%。
性格冲突 劳燕分飞
“包容和妥协是‘80后’保持婚姻稳定的天条。”今年11月,年仅27岁却有过一次婚史的曹某,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身边的“80后”小姐妹。
曹某大学毕业后,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公务员,去年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在襄阳市某大型国企任职的工程师靳某,恋爱不久便步入婚姻殿堂。
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,面对婆媳关系、家务分工等现实问题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,缺乏应有的包容和自控意识,夫妻俩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,双方对婚姻都感到疲惫、失望。
僵持几个月之后,曹某以退为进,假意起诉离婚,本意是逼使丈夫靳某做出让步,不料靳某态度强硬,毫不妥协。
这一桩亲友们普遍看好的婚姻以快速离婚而收场。
襄阳中院法官彭云飞向记者表示:“审理中发现约有近四成的‘80后’离婚夫妻,因鸡毛蒜皮、家长里短的小事赌气上法庭,缺乏婚内应有的包容和妥协精神。这些‘80后’身上特有的‘公主病’和‘公子病’,是引发各种家庭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之一。”
彭云飞认为,“80后”要对婚姻磨合期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,能看到自身的不足,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,相互包容谦让,完成“自由人”向“责任人”的转变,在性格上进行“剪枝修杈”,及时给婚姻“加筋补钙”。
感情出轨 分道扬镳
任某出身知识分子家庭,在襄阳某机关工作。她物质生活优越,长相姣好,虽然已婚,身边一直不乏追求者。
去年9月,任某在一男网友的软磨硬泡下,与对方发生了性关系。后来任某越陷越深,难以自拔,多次和网友到宾馆开房。
今年3月,丈夫张某偶然从QQ聊天记录中发现老婆的婚外情,便暗中跟踪并当场抓了一个现行。任某自知理亏,乞求丈夫原谅,并写下保证书。
张某觉得带上这顶绿帽子一辈子也不会安宁,便向法院起诉离婚。
任某觉得丈夫不仅有责任心,而且会赚钱,原本只想与网友玩玩,根本没有想到过与丈夫离婚,便调动各方关系从中劝说。
但张某决意已定,最终婚姻解体,任某在房产分割和子女抚养上付出沉重代价。
审理发现,“80后”离婚案件中,一夜情、情人、虚拟情感等形式出现的不正当两性关系约占三成,且逐年增多。认为对方有第三者或怀疑对方有婚外出轨行为的在离婚案件中占70%以上。
法官认为,婚姻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,忠于对方,杜绝婚外出轨。现在社会外界诱惑很多,青年男女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婚姻价值观,在心理层面增强自制力。
家务低能 击中软肋
张某从襄阳技校毕业后到某装饰公司任工程师。2009年10月,他与李某结婚。小两口的家庭生活由张某母亲照料,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不久,张某父亲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,母亲便到医院陪护,家务活一下子落在小两口身上。
张某一边上班,一边回家照顾小孩,手忙脚乱,把家里搞得一团糟。
妻子李某斥责张某“没有用”,张某心中憋了一肚子火。
一天,小孩感冒发烧,李某再次指责丈夫张某,两个人爆发剧烈的争吵。张某恼羞成怒,索性什么都不做,一走了之,矛盾越积越深。
今年5月,心灰意冷的李某抱着孩子走上法庭,双方以离婚收场。
据调查,“家务低能”已经成了“80后”婚姻的一大“软肋”。
其中,约四成不会做饭或很少做饭,30%要把脏衣服拿到父母家里洗,80%经常到父母家里“蹭饭”。
对这种“依赖型”、“寄生型”、“襁褓型”的婚姻,夫妻产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。
“父母要及时给小家庭断奶,适时放手,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,减少对外依赖。像日常的洗涤衣被,下厨做饭,整理家务,收拾房间和照顾小孩等这些持家理事必备的动手能力,夫妻双方都要会做。”法官建议。
经济纠纷 冲突不断
妻子邓某和丈夫代某均是来自襄阳市保康县的农民工。
2009年1月,邓某在襄城区北街某商场找到一份收银员工作,丈夫代某在老乡的帮助下做起了出租车司机,两人收入都不高。
邓某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,在几个同学影响下迷上了麻将,每月入不敷出,孩子出生之后更是欠下一堆债。
代某多次劝阻妻子别赌钱,节俭过日子,邓某却在输钱之后迁怒于代某,指责丈夫“没本事,连老婆都养不起,害得小孩连累受罪”。
半年之后,矛盾终于激化,代某不堪压力向法院起诉离婚。
今年初,该案上诉到襄阳中院后,经法官教育,代某撤回主张离婚的上诉请求,夫妻重归于好。
法官黄鹂分析,受社会生存压力逐步加大所致,近年来因经济纠纷引发的婚内冲突呈上升趋势。对务工夫妻来说,学会家庭理财注重物质积累是巩固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器。
专项分析表明,经济纠纷在“70后”婚姻家庭纠纷中所占比例很小,而在“80后”婚姻家庭纠纷中接近一成,尤其是在农村进城务工的夫妻中表现很集中。
紧张焦虑 情感失控
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岳某,工作干练,是公认的女强人,28岁就当上出口业务的科长。
近两年因经济危机越演越烈,该公司业务量急剧下滑。十分看重工作业绩的岳某因此而紧张、失眠,情绪波动很大,常常对丈夫李某动怒发火,不仅说话尖酸刻薄,而且动辄因小事摔东西砸家电,折腾得一家人不得安宁。
李某多次尝试沟通无效,先是回避忍让,再是沉默,最后索性住在学校不再回家。
今年3月,李某向法院起诉离婚,双方在无奈中签下了离婚协议。
法官苏绍兰认为,工作压力大,很多人表现焦虑、忧郁,女性表现为紧张、沮丧、敏感、恐慌等不良心态,出现哭泣、躁狂、绝望等负面情绪。
“80后”成长于社会改革转型阶段,物质上丰富和精神上塌陷倾向相对明显,对压力和挫折承受力不够强。
“青年夫妻对此要有理性的认识,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,注重心理调适,特别是在夫妻间出现纠纷和矛盾的时候要多沟通,学会自我舒缓压力,避免动辄因一点小事说过头话、做极端事的行为。要坚定对婚姻和家庭的信心,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和从容平和的心态。”苏绍兰说。
家庭维稳
从“思想改造”做起
面对“80后”离婚案件逐年上升的势头,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们认为,应当从以下方面应对。
婚姻课堂释明利害
开展法官“进社区、进乡村、进企业、进机关”活动。站在“家庭稳定就是社会稳定”的高度,广泛开展法制宣传,在人口集中、女工集中的场所视情开展“婚姻课堂”,把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,服务群众的平台前移,协助社区和乡村调解员对婚姻家庭纠纷开展调解,着力做好调和,及时化解家庭矛盾,减少社会消耗。
该院在法制宣传中重点梳理“80后”婚姻家庭纠纷的特点,分析婚姻解体的原因,指出家庭破裂对社会带来的震荡和影响,协助青年男女认清婚姻解体个人需要付出的金钱、感情、时间和人格等方面的巨额成本,着重在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上,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思路和方法,引导大家加强婚姻家庭的内核建设,提升婚姻家庭建设的质量。
冷静处理避免闪离
对“80后”婚姻家庭观念进行“校正”,对婚内的权利义务进行“补课”,对婚姻家庭建设进行“补钙”,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婚姻价值导向,协助青年夫妻掌握化解感情纠纷的方法,特别是在婚姻经营中自我调节、避免冲突、消化矛盾的方法和思路,“调和”与“教育”相结合,着力维护婚姻的稳定性。
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案件,承办法官都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婚姻家庭案件审理工作的全程,尤其是对“80后”婚姻家庭纠纷,更要结合当事人相对心理承受力差、性格变化性大、包容忍耐性不够的特点,合理把握审限,给双方“冷静几天”、“缓冲几天”、“思考几天”的时间,尽量避免“闪离”和“悔离”现象的产生。
联动平台维护婚姻
该院建议,围绕“守护婚姻、和睦家庭、平安城市”主题,针对流动人口增加、城市化进程加快、青年夫妇价值多元化的特点,建立与民政和妇联联动的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工作平台,充分发挥法院的审理、民政的劝和、妇联的维权功能,形成促进家庭和睦与维护婚姻稳定的合力。